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护理学导论 课程代码:040012 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36 理论: 36 实验(实训): 0 见习:0
学分:2 适用专业:护理学
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
二、课程简介
[课程知识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护理学的理论体系及模式,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框架,领悟现代护理学的理念,熟悉护理学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和道德准则,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护理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能力要求] 培养学生运用评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在护理学理论模式指导下应用护理程序来满足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及精神需要,以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课程达成目标]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护理学专业的特征和工作模式,培养学生成为热爱护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而服务。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护理学的概念、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护理的工作模式。
2、熟悉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任务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3、了解护理学的范畴。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护理学发展史:西方护理学的发展及形成过程,包括古代护理、现代护理学得发展历程、一些重要的国际性及国家性的护理专业组织及刊物;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包括中国古代护理的产生及发展、中国近代护理、中国现代护理、中国护理学术组织及刊物。
(2)护理学的任务及范畴:护理学的任务与范畴,护理学的概念,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护理的工作模式。
(3)我国护理学的发展趋势:护理人员学历化,护理工作领域扩大化、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中国护理特色化。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护理学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模式。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二章 卫生工作方针及卫生服务体系
[目的要求]
1、掌握我国卫生工作方针。
2、熟悉医院的任务、种类、组织结构。
3、了解我国卫生组织机构、社区卫生服务。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形成与意义。
(2)我国卫生组织结构:卫生行政组织;卫生业务组织;宣传、出版和群众性卫生组织。
(3)医院:医院的性质和任务、种类、组织结构。
(4)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的概念、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概念、服务的特点。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医院的种类及任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等。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三章 护理理念及护理学基本概念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及相互联系。
2、熟悉护理理念的概念及要素。
3、了解护理理念的发展过程,我国的护理理念。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护理理念:理念的概念及意义,护理理念的概念、意义、发展过程及要素。
(2)护理学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护理。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护理理念的概念及要素;人、健康、环境、护理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图表演示,角色扮演等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四章 护士与患者
[目的要求]
1、掌握护士的专业角色及素质要求,患者角色适应上常见的心理反应及行为改变,人际沟通的类型、护患沟通的特点,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2、熟悉患者的角色,护士的专业角色、护士的素质要求,促进患者角色适应的措施,多种护患沟通的技巧以及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3、了解国内外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人际沟通的层次。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护士的专业角色及素质要求:角色的概念、护士的专业角色、护士的素质要求。
(2)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国内外护士的资历要求及分类。
(3)患者的角色:患者的权利与义务,患者角色适应上常见的心理反应及行为改变,影响因素,促进患者角色适应的措施。
(4)护患关系:护患关系的概念、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5)护患沟通的概念和重要意义,人际沟通的层次,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以及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现代护士角色功能;患者角色适应上常见的心理反应及行为改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理人员的要求等。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提问、反馈等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4学时
第五章 护理学相关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需要的概念、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需要理论对护理的意义;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框架;掌握压力概念、压力源概念、危机概念、适应概念、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压力的适应与应对、病人的压力及护理、护士的压力与应对。
2、熟悉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特征、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成长、发展和成熟的区别和关系、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
3、了解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艾瑞克森对人格发展的分期及各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中认知发展各阶段的特征;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危机学说、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系统理论:概念、分类、基本属性,护理系统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2)需要理论:
需要概述:需要的概念,需要的分类,需要的特征,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及各层次需要之间的关系,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需要与护理:需要理论对护理实践、理论、教育、管理、研究的意义,应用需要理论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
(3)成长与发展理论:
成长与发展概述: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概念,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内容,成长与发展的规律,成长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认知和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4)压力与适应理论
概述:压力的概念,压力源的概念,压力的积极和消极意义。
有关压力的学说:塞利的压力与适应学说,拉扎勒斯的压力与应对模式,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危机学说。
个体对压力的反应、适应及应对:压力反应的概念,压力的适应概念、层次、特点,压力的应对的概念及分类,压力的预防及应对。
压力与护理:压力与健康、疾病的关系,病人的压力源,病人压力的评估护理,帮助病人预防及应对压力的策略,帮助服务对象应对危机,护士的工作压力的概念,护士工作的压力源,护士的工作疲溃感,护士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系统理论;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塞利的压力学说;对压力的适应及防御等。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分组讨论,病例分析等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6学时
第六章 评判性思维
[目的要求]
1、掌握评判性思维的内涵、特点及在护理中的应用、证据的分级。
2、熟悉评判性思维。
3、了解评判性思维的层次。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概述: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组成,特点,标准。
(2)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在护理教育、护理实践、护理管理、护理研究中的应用。
(3)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培养条件、方法及评价。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评判性思维的特点;评判性思维在护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决策的概念、步骤。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七章 护理程序
[目的要求]
1、掌握下列概念:护理程序、护理评估、客观资料、主观资料、护理诊断(现存的、潜在的、健康的、综合征)、合作性问题、护理计划、护理目标(长期、短期)、护理评价;护理评估的内容、步骤;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组成部分;制定护理计划的过程。
2、熟悉护理程序的基本理论;评估的方法;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书写注意点;实施过程;评价过程。
3、了解护理程序的特征与发展历史;实施计划的记录方法。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概述:护理程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护理程序的相关理论基础。
(2)护理评估:护理评估的概念,评估的内容和方法,资料的分类,资料收集的途径,护理评估的步骤。
(3)护理诊断:护理诊断的概念及命名意义,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及标准,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护理诊断的形成过程,护理诊断与合作性问题及医疗诊断的区别。
(4)护理计划:护理计划的目的和意义,护理计划的种类,护理计划的过程。
(5)护理实施:实施的过程,实施护理计划的常用方法,护理实施的动态记录。
(6)护理评价:护理评价的目的及意义,评价过程,护理质量评价。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护理程序的概念、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护理诊断的确定和预期目标的设立。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6学时
第八章 护理理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护理理念概念、护理理论概念、奥瑞姆的自护理论。
2、熟悉护理理念的历史发展过程、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护理理论的特征和分类。
3、了解理论概述、其他护理理论。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护理理论概述:护理理论的概念,发展背景及过程,分类,功能。
(2)常用的护理理论:奥瑞姆的自护理论,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其他护理理论。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护理理论的概念及功能,奥瑞姆的自护缺陷理论,罗伊的适应模式,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4学时
第九章 文化与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文化休克概念、文化关怀概念、跨文化护理概念、文化休克的过程及表现、文化休克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雷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内容及特征、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及满足病人文化护理需要策略。
2、护士在满足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3、了解文化的概念、模式、特性、分类及功能。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文化概述:文化的概念,文化的模式,文化的特征,文化的分类,文化的功能,文化休克的概念,文化休克的过程,文化休克的表现,影响文化休克的因素,文化休克的预防。
(2)跨文化护理理论:理论发展背景,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跨文化护理日出护理模式,对护理学基本概念的认识,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
(3)文化与护理: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满足服务对象文化护理需要的策略,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文化的特征及特征,文化休克的概念及分期,跨文化护理理论的主要概念和模式。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举例,角色扮演等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十章 健康教育
[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学与教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有效的健康教育。
2、熟悉在教的过程中的教与学应遵循的原则。
3、了解合理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关系、任务与任务,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理论:知信行模式,健康信念模式。
(3)健康教育的原则、程序与方法:9个原则,五步骤程序,7种健康教育的方法。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及方法;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2学时
第十一章 护理与法律
[目的要求]
1、掌握与护理专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主要内容,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2、熟悉中国的法律形式。
3、了解法律的定义、医疗卫生法的概念、我国医疗卫生法规的内容。
[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1)法律概述:法律的定义、特征,法律的分类,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法规的概念,医疗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医疗纠纷。
(3)护理立法:护理立法的简史,意义,相关法律法规。
(4)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举证倒置与护士的法律责任,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
2、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本节的难点及教学要点。
法律相关观念,医疗卫生法的基本原则,医疗事故的特征、分级、初值;护士的法律责任、护士执业中的法律问题、防范措施等。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进行教学。
[计划学时]
4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 号 |
教 学 内 容 |
理论 讲授 |
见习 |
实验(实训) |
讨论 |
1 |
绪论 |
2 |
|
|
|
2 |
卫生工作方针及 |
2 |
|
|
|
3 |
护理理念及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
2 |
|
|
|
4 |
护士与患者 |
4 |
|
|
|
5 |
护理学相关理论 |
6 |
|
|
|
6 |
批判性思维 |
2 |
|
|
|
7 |
护理程序 |
6 |
|
|
|
8 |
护理理论 |
4 |
|
|
|
9 |
文化与护理 |
2 |
|
|
|
10 |
健康教育 |
2 |
|
|
|
11 |
护理与法律 |
4 |
|
|
|
合计 |
|
36 |
|
|
|
四、教学参考书目
1、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2、韩丽莎主编. 护理学导论[M].第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姜安丽主编. 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黄敬亭,邢育健.健康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顾炜,多元文化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五、考核与评价方式
1. 本课程为必修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2. 成绩评定体系由形成性评定和终结性评定构成,形成性评定占总成绩比例的30%,由平时成绩决定,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率占10%,课堂参与度占10%(课堂回答问题频率5%+教师对学生评价5%)、平时作业占10%(布置两次作业),终结性评定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占70%,最终形成期末考核成绩。
六、使用说明
本大纲仅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其先修课程为公共课程,后续课程为各护理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