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开展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特色挖掘研讨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我院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方法研究,突出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课程特色,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5月17日上午,护理学院中医护理学教研室在综合楼621会议室开展了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特色挖掘研讨活动。本次会议由中医护理学教研室主任王萍丽老师主持,并邀请了校级督导专家王孟琳老师,护理学院督导、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佟雅婧老师现场指导,护理学院党委书记林洁、院长刘芳、副院长姚洁及中医护理教研室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刘芳院长首先介绍了护理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中医护理的培养目标及实施路径,明确了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学生需达到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要求。护理学院应依据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标准的有关规定,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中医特色课程。
各位参会老师就中医护理学课程教学特色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中医体质与护理》课程负责人林洁介绍其在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辨证思维和方法的训练。《中医临床护理学》课程负责人周海哲及授课教师白海侠分享了情景角色扮演、病案讨论等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针灸推拿与护理学》课程负责人郭新荣结合临床实际,安排学生在校医院见习,跟师随诊,增加学生对经络、腧穴及腧穴应用的理解和记忆。《中医护理学基础》课程负责人王萍丽在讨论中强调培养学生中医辨证施护能力的重要性,采用真实病例导入讲授过程,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督导组佟雅婧老师建议在教学中要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注重中华文化传统的学习,学习医家故事、思想、品质等。在形成性评价方法的选择上,可让学生以手抄报、漫画或思维导图的方式来体现。平时成绩也可以采用积分制呈现,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校级督导专家王孟琳老师对此次研讨进行总结,并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教学方法要得当,体现递进式、阶梯式的教学思路。二是要重视机制的讲解,多采用思维导图等方法,有利于归纳、凝练经典知识和常用适宜技术。此次研讨会内容丰富,启发性比较大,希望各位教师围绕教学改革持续开展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推动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